草原人心中的另一座紫禁城,从元上都里看蒙古文化

时间:2019-05-13 作者:小编 阅读:$news['click']}

很多人都只知道元朝有元大都——北京城,但其实在蒙古人正式入主中原之前,元朝的都城是在元上都。这要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他强大的蒙古帝国说起了。

1206年,铁木真率众横扫草原,铁骑所到之处尽臣服于这个马背上的草原汉子。由此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并不断的扩大势力范围,形成了北到北冰洋、东到太平洋、西达黑海、南至南海的空前辽阔的疆域。

成吉思汗

但是,疆域很大,统治就很麻烦,各个臣服的首领其实心怀各异。1260年,忽必烈即位。而此时,那个几乎囊括了整个东亚版图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忽必烈统治的大元帝国和西部的四大汗国了。所以,元朝的疆域其实远不如蒙古帝国那么辽阔。

忽必烈即皇帝位,就不再是一个草原部落的大汗,而是一个国家的首领了。那么,他把都城建在了哪里呢?忽必烈早就看中了金莲川(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内)这块风水宝地,于1256年就开始在此处营建宫殿、大兴土木。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元上都。

元上都遗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元上都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事实上,700多年前的蒙古人也把这里看做草原文化的象征和寄托。尽管在1267年忽必烈出于政治稳定和便于管理的原因,而不得不迁都到北京,但他也没有放弃这个曾经的发家之地。

元朝实行两都巡幸制,把新建的大都和元上都串联起来。元朝皇帝每年夏天巡幸到元大都,文武百官在这里办公;冬天再回到北京。所以,元上都的规模和档次一点都不比元大都要低。甚至在建元大都时,紫禁城的轴线偏移就是为了能够和元大都对应,二者遥遥相望。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大安阁是元上都宫城里的正殿,也是元代皇帝处理朝政,接见外国使节之所。大安阁总体为三层,叠层为四层,仿照宋代熙春阁所建,但气势更加宏大。

大安阁

这是元朝帝后所穿戴的服装,蒙古文化和草原民族的特色就浓缩在这简单的两套服饰之中。据说,皇后头上顶着的帽子有几斤之重,是蒙古服饰里的代表。

忽必烈和皇后

元上都里商铺林立、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世界的大都会在蒙古草原上这座依山傍水的都城里展开,城内城外景象繁华热闹。意大利的驴友马可波罗把元上都写进了世界史,把蒙古文化传到欧洲大陆。

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在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写下了著名诗篇《忽必烈汗》。他写道:“安乐的宫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来自那地泉和岩洞。”这是一个西方人对东方城市和草原文化的向往。我们从中也可以读到元上都曾经的辉煌。

今天的元大都,只剩下断壁残垣。但它却是大元帝国的标志和蒙古文化的代表之作。作为保存较好的都城遗迹和历史文化的象征,元大都遗址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神秘色彩让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陌生又熟悉。